微信号
17070522355
2023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交易4周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科创硬力:科创板4周年特别报道》,邀请资本市场顶级专家,一线金融机构负责人,上市公司负责人,回顾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4年来的得失,展望新起点上,科创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闻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的专访。
“科创板为A股市场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起到了良性示范作用”,田轩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在注册制发行、市场交易、配套制度、退市机制、权益保障等制度方面不断改进,有效发挥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并为其他市场板块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田轩认为,科创板定位清晰,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导向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硬科技前沿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资本支持。
目前,科创板已经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和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地,并不断进行着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形成更加市场化、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保障“硬科技”企业的长期发展环境,田轩说道。
在谈到科创板门槛较高的情况时,田轩表示,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同时科创板定位于服务国家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入口端需要设立基本的审核标准,并聚焦企业“科创”属性,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设立多元化的上市发行标准,尽最大可能满足硬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对于科创板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田轩建议,科创板需要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坚持科创板市场定位,聚焦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完善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程序。此外,要完善退市机制,明确退市流程的时间节点,优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压缩功能重叠的退市环节,落实强制退市机制,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进而形成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市场形态。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对田轩的专访实录(略有编辑):
澎湃新闻: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成功完成了全面注册制改革试点的任务。你如何评价科创板自开市以来取得的成绩?科创板对A股有哪些示范性作用?
田轩:科创板定位清晰,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导向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硬科技前沿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资本支持。自开市以来,科创板发行逐步实现常态化,目前科创板已经累计完成约550起IPO,总市值约6.9万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流动性逐渐提高,并为高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提供融资支持。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在注册制发行、市场交易、配套制度、退市机制、权益保障等制度方面不断改进,有效发挥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并为其他市场板块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A股市场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起到了良性示范作用。
澎湃新闻:自设立之初,科创板便明确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问科创板对于支持科技创新、“硬科技”的成效如何?
田轩:科创板聚集了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在制度层面为科技创新企业开辟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加成熟的交易机制,提升投资便利度和国际开放度,不断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助力。目前上市的500余家企业,首发融资额约为8500亿元,其中科创板公司超募比例达到了近7成,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科创板营收规模和净利润持续高速增长。注册制下,科创板对企业科技创新与长期稳定发展的支持成效显著。
澎湃新闻:你如何评价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硬科技”成色?其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难题方面作出哪些贡献?
田轩:科创板已经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和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地,并不断进行着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形成更加市场化、竞争有序的金融环境,保障“硬科技”企业的长期发展环境。目前科创板聚集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一半。科创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公司近30%,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2022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312.42亿,同比增长32.10%,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达到16%。整体来看,科创板为解决新“卡脖子”难题等方面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本支持,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大幅高于沪深主板,也略高于创业板的水平。但其流动性与活跃度尚不尽如人意,且外资配置比例较低。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
田轩:科创板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公司发展潜力较强,但是基本处于需要进一步发展与长期支持阶段,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中,目前流动性较低是正常现象,且目前科创板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待提升,外资进入通道需进一步打开。下一步需要坚持做好信息披露义务,引导企业发行定价逐渐走向市场化定价,降低市场情绪干扰。持续完善交易机制,拓展金融品种,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加大制度型对外开放,引入国际资本,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机制的持续扩容。加快健全退市通道,提高退市率,保障市场流动性,同时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澎湃新闻:数据显示,科创板IPO过会率为全市场各板块最低,侧面反映了监管对拟上市公司质地要求较高。你认为应如何平衡严格审核的监管要求与支持硬科技企业融资的客观需求之间的关系?
田轩:科创板聚焦于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政策扶持、资金导向等方面更加聚焦,发行标准更加多元,定价比较市场化,但同时,科创板对于企业的科创属性具有较高的要求。2023年上半年,IPO过会率约为67.74%,较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8.03%,其中一个原因在于2022年底下发的《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对科创属性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提高了上市门槛。同时,针对上市审核过程中出现的“带病闯关现象”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材料审核标准。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同时科创板定位于服务国家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因此入口端需要设立基本的审核标准,并聚焦企业“科创”属性,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设立多元化的上市发行标准,尽最大可能满足硬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澎湃新闻:2023年4月,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因存在欺诈发行等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上市公司。对这一事件有何评价?是否会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全面注册制”构成伤害?今后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一事件对构建退市制度有何意义?
田轩:紫晶存储、泽达易盛因存在欺诈发行等被认定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上市公司,并对发行人及相关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采取了严格的追责和赔偿程序,为科创板上市企业敲响了警钟,很好地保障了投资者权益。此次事件不会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全面注册制”构成伤害,反而会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的执行,更好地维护注册制的机制运行。今后需要把好入口端,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的作用,做好信息披露,加强发行审核和过程监管。这一事件将会进一步推动退市标准、退市程序健全,以及投资者维权保障机制的完善,强化退市执行力度,加快退市机制的常态化。
澎湃新闻:对科创板下一阶段的改革方向有哪些建议和期待?
田轩:下一步,科创板需要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坚持科创板市场定位,聚焦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完善多元化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程序;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压实中介机构职责,提升中介机构执业能力与水平;做好信息披露,完善发行人在科技创新方向、行业领先优势等方面的披露标准,把好市场“入口端”;推进“T+0”交易机制改革,降低投资门槛,拓展投资品种,降低交易约束,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进一步促进提升科创板交易流动性;完善退市机制,明确退市流程的时间节点,优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压缩功能重叠的退市环节,落实强制退市机制,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进而形成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市场形态。
微信号
17070522355